【经典案例】因加盟店转让纠纷被诉至法院,面临“欺诈”的指控,如何逆转局面?

作者:安徽大森(六安)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:2025-07-09 浏览数:12次


当事人深陷加盟转让纠纷


2025年1月,刘女士因加盟店转让纠纷被诉至法院。原告指控其在转让过程中提供虚假经营数据,构成欺诈,要求撤销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,退还全额转让费30余万元并赔偿相关损失。这起案件中,存在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影响因素。原告方证据链条完整,提交了指向性的微信聊天记录、经营月报数据,还有品牌方后台系统数据的支持。并且双方的合同签订未满一年,原告以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的除斥期间尚未经过。如果合同被撤销,刘女士不仅面临返还全部转让费的压力,且因店铺经营形态早已改变,实际无法恢复原状,可能衍生进一步的赔偿风险。没有专业律师介入,刘女士将很有可能面临败诉和高额赔偿的局面,她在危困之际委托胡来律师代理案件。


强有力的质证力挽狂澜


面对复杂局面,胡来律师迅速制定了系统化的应对策略。庭审中,原告提交的证据直指“夫妻表见代理”,试图将刘女士配偶行为归责刘女士本人,同时以数据欺诈主张合同可撤销及30多万全额退款。对方来者不善,胡律师也毫不手软,打响了质证“攻防战”。

胡来律师敏锐地抓住并重点论证了《品牌方风险告知书》中“加盟店特许经营权仅能转让一次”的核心条款。该条款明确显示,特许经营权的转移具有不可逆性。原告在受让时已完成该权利的合法过户手续,合同的核心目的已经实现且无法撤销。这一关键点的确立,从根本上动摇了原告“撤销合同”请求的法律基础。胡律师还清晰梳理了转让款的构成。依据双方签署的《实物资产清单》,其中20余万元明确对应店铺设备、物料、装修等有形资产。胡律师指出,原告已实际占有、使用这些资产近一年,必然产生折旧、消耗或改变,客观上已无法实现“原状返还”,从而否定了全额退还转让费的合理性。

庭审过程中的信心皆源于庭外的充分准备。开庭前,胡律师进行了大量扎实的辅助工作,检索分析同类加盟转让纠纷判例,提炼支持“不返还店铺及全额退费”的裁判规则。他还深入研究加盟商手册及行业惯例,强化对经营权转让限制、风险分担原则的理解。同时,搜集提交同期同品牌其他加盟店的经营数据,对比揭示原告所提供数据的异常性,有效削弱了其证明力。


从“欺诈”到“过失”如何翻盘


   法院最终采纳了胡来律师的代理意见,认定原告主张的“欺诈”依据不足,不符合撤销合同的法定要件。最终,法院采纳“缔约过失”责任认定,判决赔偿原告10万元。相较于原告最初30余万元的返还及赔偿诉求,胡律师成功为当事人挽回绝大部分损失。



从30余万索赔到10万赔偿,其意义远非简单的金额减少,该案清晰展现了商业交易固有的复杂性与风险性。面对多重压力下的困局,胡律师以精准的洞察力、严谨的证据分析能力以及扎实的庭前准备工作,构建起一套极具说服力的抗辩体系。在看似不利的证据环境中,通过严谨的法律分析、精准的证据质证和对行业规则的深刻把握,于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寻得最优解。这起案件有力地印证了:即便面对看似证据确凿、胜诉无望的困境,绝望也远非唯一的选项。正义的实现并非总是瞬间降临。有时需要法律人的坚守作为火种,驱散笼罩在事实真相之上的迷雾,照亮那些被不公或误解遮蔽的角落。